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天宝九载崔昌献议自魏晋至周隋皆不得为正欲唐
远继汉统立周汉子孙为王者后备三恪之礼是时朝
议是非相半 集贤院学士卫包
上言符同李林甫遂行 …… (第 6b 页)
其事至十二载林甫卒复以魏周隋之后为三恪崔昌 卫包
由是远贬此又前载之甚明也伏请祗守旧章以
承天祐从之
端拱二年四月己未翰林祗候张玭夜直禁中太宗手
诏曰 (第 7a 页)
议自魏晋至周隋皆不得为正统欲唐远继汉统立周
汉子孙为王者后备三恪之礼是时朝议是非相半
贤学士卫包
扶同李林甫遂行其事至十二载林甫卒
后复以魏周隋之后依旧为三恪崔昌 (第 10b 页)
卫包
并皆远贬
此又前载之甚明也况今国家封禅有日宜从定制上
荅天休伏乞圣宋永为火德从之
是月王延德等至自高 (第 10b 页)
修武关驿记(商/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元载书/凤翔府)
太尉乌重允碑(窦易直/书华州)修庙灵异记 (卫包
书及/阴篆华州)
   右唐上
晋祠新松记(颜頵书/太原府)圣宫石台敕书(裴灌书萧/诚题潞州)元宗哀 …… (第 24b 页)
   右沮渠智烈
华岳碑堂修饰堂记(华/州)金天王庙灵异述 金箓斋颂

(未/详)华岳古松诗(华/州)灵台观修二方功德颂(未/详)
   右 卫包
豫章衣冠盛集记(洪/州)后石幢记
   右郭圆
静禅法师方坟碑(京兆/府)遍学寺禅师碑(襄/州)弥陀 (第 48a 页)
  (严子防孙兄子/ 族 棱)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
自钜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
共学老子于安邱先生(先生姓安邱名望之字仲都京/兆长陵人成帝欲见之辞不肯)
(隐于/医巫)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
士建旗鼓隶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更始立
诸将略地者前后多擅威权辄改易守令况自以莽之

所置怀不自安时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
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至宋子会王郎诈称成帝子舆
起兵邯郸弇从吏孙仓 卫包
于道共谋曰刘子舆成帝
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曰子舆敝贼卒为降
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 (第 2a 页)
  按汉儒林传言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

  读之唐艺文志有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玄宗诏
   集贤学士卫包
改古文从今文然则汉之所谓古
  文者科斗书今文者𨽻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𨽻
  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 (第 19b 页)
则/终于灭族择木之难也)耿况遣其子弇奉奏诣长安弇
时年二十一(弇古/含翻)行至宋子会王郎起弇从吏孙仓
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曰
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从才用翻卒终/也音子恤翻)我至长安与国 (第 24a 页)
上时/掌翻)国家宜承周汉以土代火周隋皆闰位不当以其
子孙为二王后事下公卿集议(下遐/嫁翻)集贤殿学士 卫包
上言集议之夜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上乃命求殷周
汉后为三恪废韩介酅公(韩元魏后介后周后酅隋后/酅户圭翻孔 …… (第 15a 页)
爵魏国公
赏其成林甫之狱也 夏五月己酉复以魏周隋后为
三恪(改三恪见/上九载)杨国忠欲攻李林甫之短也 卫包
以助
邪贬夜郎尉(夜郎县属溱州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崔冒贬乌雷尉(乌雷/县带)
(陆/州) 阿布思为 (第 36a 页)
郡交错不知所从由是关中离心四海怨叛 耿
况遣其子弇奉奏诣长安弇时年二十一行至宋子会
王郎起弇从吏孙仓 卫包
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
远行安之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
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归发突骑以 (第 114b 页)
 救
五月赐安禄山爵东平郡王(唐将帅封/王自此始)
秋八月以安禄山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求殷周汉后废韩(元魏/后)(后周/后)(隋/后)
 处士崔昌上言国家宜承周汉以土代火魏周隋皆
 闰位不当以其子孙为二王后事下公卿集议 集贤
 院学士卫包
上言集议之夜四星聚于尾(尾九星后/宫之场妃)
 (后之府考唐书天文志天宝九载八月五星聚于箕/尾荧惑后 (第 29b 页)
至而先去尾箕燕分也占曰有德则庆无)

 (德则凶据此聚本五星而 卫包
言四星者盖以/荧惑后至而不言且附会殷周汉唐之说也)天意
 昭然上乃命求殷周汉后为三恪废韩介酅公(十二 (第 30a 页)
载夏)
 (复以魏周隋后为三恪崔昌 卫包
皆坐贬时/李林甫已死杨国忠欲攻其短故有是命)
安禄山入朝
 禄山屡诱奚契丹饮以莨菪酒(莨菪药名以其子 (第 30a 页)
  琴棋性严整官殿中侍御史(旧唐书王/方庆传) 卢藏用
  长安人官黄门侍郎𨽻行草入能(书/断)  卫包
京兆
  人官尚书郎工八分小篆其作字点画不妄发落
  笔必左规右矩以倒薤篆书鹪鹩赋信由积学所
  致 (第 105a 页)
  (昕韦皋杨行密武/士彟追赐不与焉)
秋八月以安禄山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质实(河北道/注见汉)
(成帝绥和/二年魏郡)○求殷周汉后废韩介酅公

 (处士崔昌上言国家宜承周汉以土代火魏周隋皆/闰位不当以其子孙为二王后事下公卿集议 集贤)
 (院学士卫包
上言集议之夜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上乃命求殷周汉后为三恪废韩介酅公)集览
 (国家宜承周汉周木德汉火德 …… (第 9b 页)
  (故书削爵剖棺而不/书其罪反以讥之也)
夏五月复以魏周隋后为三恪
 (杨国忠欲攻李林甫之短/故也 卫包
崔昌皆坐贬官)
秋八月以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
 (禄山以李林甫狡猾踰已故畏服之及杨国忠为相/视之蔑如也 (第 22b 页)
    按四篇皆古文
 马端临曰按汉儒林传言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唐艺文志有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玄
 宗诏 集贤学士卫包
改古文从今文然则汉之所谓
 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𨽻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𨽻
 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 (第 14b 页)
  新唐志十三卷

   存
 新唐志开元十四年玄宗以洪范无偏无颇声不协
 诏改为无偏无陂天宝三载又诏 集贤学士卫包

 古文从今文
 册府元龟唐天宝三载诏曰朕钦惟载籍讨论坟典
 以为先王令范莫越于唐虞上古遗书实称于 …… (第 10a 页)
 书所用今文违于古义多矣
 马端临曰按汉儒林传言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唐艺文志有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玄
 宗诏 集贤学士卫包
改古文从今文然则汉之所谓
 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𨽻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𨽻
 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 …… (第 11b 页)
    又按王氏困学记闻谓泰誓古文本作大誓
    故孔氏注云大会以誓众皋陶谟天明畏自
    我民明畏今大作泰畏作威皆 卫包
所改乃
    知匪特洪范之取颇为陂也
文宗皇帝尚书君臣事迹图
   佚
 玉海文宗每对宰臣深言经学 (第 13b 页)
 隋开皇二年凡六百七十馀年然后五十八篇得传

 于学者而大备是可叹也孔氏书始出皆用隶书至
 唐天宝间诏 卫包
改古文从今文书今之所传乃唐
 天宝所定之本也此盖书之始末也学者必欲知书
 之本末盖有伏生之书有孔壁续 (第 6b 页)
伯明为
韩国公以备三恪九载处士崔昌上封事推五行之运
以国家合承周汉其后周隋不合为二王后请废下公
卿议 集贤学士卫包
因抗表陈其议论夜四星聚于尾 (第 17a 页)
承周汉其周隋不合为二王后请废诏下尚书省集公
卿议昌负独见之明群议不能屈会 集贤学士卫包

表陈论议之夜四星聚于尾宿天象昭然上心遂定乃
求殷周汉后为三恪废韩介酅等公以昌为赞善大夫
包为虞部 (第 12b 页)
员外郎至十二年五月九日魏周隋依旧为
三恪及二王复封韩介酅等公其周汉魏晋齐梁帝王
庙依旧祭六月九日崔昌 卫包
等俱贬官太和五年正
月酅国公杨元溱奏臣先祖隋文帝等陵四所在凤翔 (第 12b 页)
   耿弇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
自钜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后为朔调连帅
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𨽻驰射由
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更始立诸将略地者前后多
擅威权辄改易守令况自以莽之所置惧不自安时弇
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
宜行至宋子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舆起兵邯郸弇从

吏孙仓 卫包
谋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
之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
陈上谷渔阳兵马之用归发 (第 38a 页)
 诸道石刻录
东魏逢元彦造像碑
北齐造石像碑
 河清二年九月(金石/录)
唐阳城郡太守赵公奭碑
 唐冯用之撰韩择木八分书 卫包
篆额天宝八载五 (第 15b 页)
 氏赵郡人为长安西明寺临坛上座碑以开元二十
 五年立(集古/录目)
唐长安令厅食堂记
 唐李朏撰罗希奭分书 卫包
篆额开元二十八年(访/碑)
 (录/)
唐左散骑常侍尹愔碑 (第 12a 页)
 唐梁涉撰吴承嗣行书开元二十六年(京兆金/石录)
唐绵州司功参军张弘度墓志
 开元二十七年(京兆金/石录)
唐太子宾客庞承宗碑
 唐苏颋撰梁升卿八分书 卫包
篆额开元二十八年
 八月(金石/录)
唐右威卫将军高广济碑 …… (第 15b 页)
 唐太子通事舍人李幼卿撰太仆寺主簿文学直集

 贤殿修书院 卫包
八分书并篆额唐初有沙门空藏
 者居蓝田山中方大雪山谷中有气上蒸发石而汤
 泉出其下开元中敕给事中杨( (第 46b 页)